——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的现状与未来中国绿色时报12月24日报道(记者李书畅通讯员王向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进可退。既能扛起工具,踏着风雪,伐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能为了我们头顶的蓝天,放下工具,管护森林。
他们可能不完全明白前行的路,但清楚知道森林是自己心头永久的牵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林业工人。阳光明媚的午后,泛舟于松花湖,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伴,幡然有种世界那么大,好好保护她的觉悟。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跟随绿水青山,生态脊梁百家媒体百名记者进林场采访团走进了吉林省敦化市新兴林场、王牛沟林场,蛟河市爱林林场和太平山林场,了解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危困之下改革势在必行吉林省的国有林场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经历了建场初期大规模造林、大量木材生产的计划经济统收统支统管阶段,改革开放后落实生产责任制、承包经营阶段,和现阶段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阶段等曲折发展过程。自成立以来,吉林省的国有林场就以其较强的技术力量,在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发展林区经济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累计生产木材近亿立方米,完成荒山造林近千万亩。
长期以来,由于财力不足,国家对国有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管理体制,导致国家许多政策难以覆盖到国有林场。国有林场逐步陷入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尴尬境地,无力承担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繁重任务。
大部分国有林场陷入困境。吉林省340个国有林场中有163个企业林场。目前,全国只有200个国有林场是企业性质的,其中吉林省就占了这么多,可见转换成事业单位的难度有多大,吉林省林业工作总站副站长才国斌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介绍,吉林省企业性质林场经营区内公益林和天然林比重达95%,随着国家天保范围扩大和停伐政策实施,这些林场将停止商业性采伐,不再有木材收入,也无法开展企业运营,主要职责完全转移到保护森林、生态上来。
而保护森林需要行政执法委托和授权,若维持企业性质不变去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则无法推行政、事、企分开,无法实现国家确定的保生态保民生改革目标,这是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又一难题。尽管困难重重,改革仍势在必行,因为这不仅是林场干部职工长久的期盼,也是实现林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反哺林业期盼改革春风献了青春,献一生;献了一生,献子孙。
林业工人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贡献过巨大能量。他们成长在林场、衰老在林场,尽力守护着生态安全底线,却也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
如何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是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思考的首要问题。2014年国有林场在岗职工平均年收入1.8万元,最少的还不到1万元。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每月只有38元的工资,到2000年也才500元,这样的工资水平持续了好多年。
最近刚涨到了近2000元。今年55岁的敦化市王牛沟林场职工姚俊告诉记者。
作为单职工家庭,以前几百元的工资,不仅要支撑整个家庭的日常开销,还得供孩子上学,就连巡护的交通用具的费用也得自己承担。尽管如此,姚俊依旧坚持了35年。110公顷的管护面积只有姚俊和他的一个同事负责。他们一般骑摩托车到山脚,然后从山脚步行1小时到山顶,本没有路的林间,也被他们走出了路。
护林员都是多面手,春秋两季要防火,冬季组织采伐,春天造林抚育,到什么季节干什么活。防火塔是水泥砌的,冬天阴冷阴冷的。可是一到山顶,看见青山绿水的,心情高兴了就不觉得冷了。当问及如何看待国有林场改革时,姚俊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说,我们林场工人都在等待着改革,也赞成改革,为下一代造福。
我父亲就是老林业工人,从小我就在山林里长大的,如果给我机会重新选择,我依旧会选择林业。林场职工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为林业和社会发展付出了许多,也应该享受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红利。敦化市林业局局长程德辉如是说。
不等不靠务林人自己创造初次见到程淑慧,她正忙着在黑木耳基地里采摘木耳。46岁的她,是敦化市新兴林场的一名职工,丈夫李洪奎也在林场工作。虽说是双职工家庭,但光靠工资供孩子上学和维持家庭生活还是捉襟见肘。
2004年,我俩购置了一套简单的设备,决定种植木耳。当时各方面的条件有限,每年只能种5000袋,产量和质量都很低,收入也不高。程淑慧对记者说,这期间,夫妇俩也曾想放弃,但想想现实情况,也就咬牙坚持了下来。2009年,林场在发展职工家庭经济上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不仅聘请专家讲授技术,还免费为职工建发酵室,一下子激发了我们的干劲。
因此我们加大了投入。现在我春天种植3万袋木耳、秋天2万袋,年收入10万元左右。2010年我们在城里买了房子,冬天不忙的时候,一家就去城里住。程淑慧笑着对记者说。
走进王牛沟林场职工渠礼信的獭兔养殖基地,虽然依旧有些许刺鼻气味,但收拾得却十分整齐干净。18岁参加工作的渠礼信,采伐、造林什么都干过。随着限额采伐政策的实施,林场开始减员,渠礼信带头养殖獭兔,经过10年的辛苦努力,养殖已初具规模。
獭兔挺好养活,食物70%是草、30%是粮。行情不好的话,我可以减点儿料,多喂草,也能挺过一段时间。
渠礼信介绍说,行情不好的时候,一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元,好的时候能有10多万。要是有谁也想养獭兔,我愿意无偿帮助他。
本文来源:AG真人官方网-www.guesthouse-lyon.com
Copyright © 2003-2024 www.guesthouse-lyon.com. AG真人官方网科技 版权所有备案号:ICP备79956885号-9